海信家电怎么突然就大跌了?
老实说,海信家电的业绩相当不错。2023年,海信家电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28.37亿元,同比大增97.73%。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是20.87%和59.48%。
这种出色的业绩在反映在了股价上。
2023年年初,海信家电的开盘价在13元左右,到2023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0元附近;进入2024年后,继续一路飙进至42元。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海信家电的股价就近乎是翻倍后再翻倍。
那么问题来了,最近三个月,怎么就突然大跌了呢?
首先,今年以来无论是大盘还是家电板块,表现都不好,在这种背景下走独立行情,本身就不合理;其次,拉长时间看大家会发现,海信家电2023年的净利润也仅仅是略高于2017年,与其说迎来了高增长,不如说是业绩修复,但是,海信现在的股价却是当时的4倍以上。显然,股价和业绩之间,是不匹配的。
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海信家电的营收规模确实在不断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并非是内生增长。2018年,海信收购了东芝;2019年,海信将海信日立纳入了财报;2021年,海信又收购了日本三电。
老实说,因为家电行业是成熟性行业,并购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从公司毛利率我们发现,过去5年,海信家电的毛利率一直在20%左右,跟头部家电企业比差距巨大。另外,海信一直强调的出海,其毛利率也只有10%,差不多是赔钱赚吆喝。
除此之外,家电行业还面临新房销量下滑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在此之前,我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连续两年下滑。考虑到商品房从销售到竣工交付的周期,新房销量下滑的影响,接下来即将传导到家电市场。
所以,资本市场担忧的是,如果市场需求下滑导致家电行业竞争加剧,海信家电是否能够从容应对?
跟海信家电一齐下跌的,还有海信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海信视像。
可能听名字大家不是很熟悉,这么说吧,海信家电主要是海信的白色家电业务,海信视像则是黑色家电业务,也就是彩电。
前不久的欧洲杯,海信作为赞助商,打出了“海信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广告语。有一说一,海信在彩电的销量上确实不俗,但是,跟白色家电业务相似,还是大而不强的老问题。
2023年,海信视像的扣非净利润是17.33亿元,乍一看,似乎连续5年上涨,但殊不知,2011年的时候,海信视像的扣非净利润就已经达到过16.29亿元。也就是说,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尽管海信视像营业收入翻了一倍多,但是扣非净利润却几乎停滞不前。
更要命的是,今年一季度,海信视像净利润4.67亿元,同比下滑24.81%,增收不增利。让人忍不住产生担忧,难道又是一个向下的循环?
当然,无论是海信家电还是海信视像,背后都是海信集团。
2023年,海信视像投资16.05亿元,成为乾照光电控股股东;今年5月,海信旗下子公司海信网能对科林电气发起要约收购,并在7月成为科林电气的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说,海信集确实热衷于热衷并购。
所以,对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两家公司的下跌,我们可以大致做以下总结:
格隆汇7月15日丨中际旭创(300308.SZ)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从2019年开始在海外布局产能,目前已在泰国建成了7万多平方米的厂房面积,能够全面生产400G、800G等高端光模块,公司的主要海外大客户都已去泰国工厂审过厂,对产能、质量以及生产能力都比较满意,这是公司能够持续为海外大客户提供高端光模块供应的重要基础。随着以太网交换机+800G光模块的成熟,明年800G需求会进一步的增长,泰国工厂的产能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们会根据海外客户的需求做好进一步增加厂区面积和增加产能的准备。
第一,表面上看业绩都不错,但仅仅是修复而非高增长;第二,今年以来无论是大盘还是家电板块,表现都非常糟糕,在这样的背景下妄图走独立行情,并不现实;第三,公司增收不增利,公司盈利压力仍然十分巨大;第四,房地产新房销量连续下降,会传导至下游家电市场;第五,相比于内生增长,海信对外延并购依赖性越来越高。
一句话证券配资网站 ,资本市场对海信的成长性存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证券配资_线上配资开户_联华证券配资观点